溪埔子人工濕地,位於新竹市北側,以重力渠道流方式充分運用植物及河川淨化能力分解受污染之水體,分為沉澱池、密植區、開放水面區、生態池區等五大區域,巧妙淨水,節能減碳,並同時考量河川河岸之自然生態、休閒親水、遊憩觀光等價值,在「還地於河」的概念下保留高灘地自然生態,建置人工濕地公園,是一座融合自然、生態、及環境教育的寶地。
除多樣性生態景觀外,大面積的植生環境吸引各種生物入內棲息包括鳥類、昆蟲等,形成豐富的自然生態區,民眾可沿著人行步道環場徒步認識區域內的生態環境,步道上及廣場邊設置簡易的導覽解說牌及觀察動、植物的木棧橋與平台,使人工濕地在進行污染削減的同時亦能兼顧景觀遊憩、環境教育等面向達到多功能使用之目的。
現整合為環境教育中心,提供多元課程,引領民眾認識水資源、珍愛環境,共同打造永續生活示範場域,以「環境教育」串聯起故鄉的水文與人文,建構優質環境教育教學場域,打造生態保育、休閒休憩及環境優化兼具的微笑新竹左岸,歡迎踏入這片綠洲,共享環保知識與美好生態。
溪埔子大排流經土地開發度較高、居住人口稠密的東區、北區,為有效處理家庭生活廢水,因此建置能夠淨化水質的人工濕地溪埔子濕地是由5區池子所組成,這五個池子分別為:沉澱池、第一密植區、開放水面區、第二密植區以及生態池區
沉澱池
點擊查看詳細內容
第一密植區
點擊查看詳細內容
開放水域
點擊查看詳細內容
第二密植區
點擊查看詳細內容
生態池區
點擊查看詳細內容
(1)沉澱池設計:設計主要以「重力取水」的方式讓污水流入濕地,利用取水道及輸水幹道,運用水位高度差異的原理擷取上游污水,並設置攔污柵阻絕垃圾。
(2)沉澱池功能:其原理是利用髒污裡粒子和液體的密度差,使顆粒較重的雜質能夠自然沉澱,污水在沉澱池停留數小時後,才會再流入下一池的第一密植區。
(3)附加價值:如此不耗費分毫電力即可節流污水的方式,不僅能夠節省電費開銷,也能為節能減碳做出具體貢獻,間接減少發電所造成的碳排放!
(1)第一密植區設計:跟大顆粒的髒污說掰掰後,污水接下來就會流入第一密植區進行第一階段的水質淨化囉!為使水質能更接近厭氧狀態,第一密植區主要種植各式挺水性的水生植物,利用植物的莖葉覆蓋水域,以擴充水體中厭氧區所佔的體積。
(2)第一密植區功能:生長在水邊或水位較淺,根長在土裡,而葉片或莖挺出水面的挺水性水生植物不僅能夠幫忙過濾髒污,由於本區污染物的濃度較高,所選擇的超級淨水員也會以污染耐受性較高、代謝速率快,能迅速吸收或同化水中降解物其有機質的水生植物為主。
主要水生植物:
A.紅辣蓼 B.水芋 C.臺灣水龍
(1)開放水面區設計:利用各式挺水及浮水等水生植物為主體,營造自然的環境,除吸收陽光的能量與水體中的二氧化碳,更透過光合作用釋放大量氧氣溶解於水中,使水體成為溶氧值極高的環境。
(2)開放水面區功能:經第一密植區的污水進入開放水面區後,將藉由水分與挺水性及浮水性植物的充分接觸,以達到生物性降解的目標。
主要水生植物:
A.大萍 B.香蒲 C.覆瓦狀莎草
(1)第二密植區功能:第二密植區進一步採用挺水性水生植物處理水中污染物,處遍植具有生長競爭優勢的挺水性植物,藉由水分與植物根系充分接觸達到生物降解污染物的目標。
主要水生植物:
A.輪傘草 B.野薑花 C.水丁香
(1)生態池區功能:淨化後的水流入濕地,將提供生物食物鏈循環所需的能量,並匯入頭前溪。本區陸島、水岸則種植如:大安水簑衣、蘆葦與燈心草等植物,以營造隱密之自然環境,供鳥類躲藏。
主要水生植物:
A.大安水蓑衣 B.蘆葦 C.燈心草
Copyright ©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.